考试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

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,觉得自己有些不自量力,竟然在如此宏大、如此严肃的话题之下敲打自己一点浅薄的认识,想来有些唏嘘。

但思来想去也没能想出一个合适的标题,就班门弄斧一下,试着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切入,谈谈这个宏大命题。

首先我想从两个方面说说科学二字。

一是:一生中很多时间我们都在学习,都在考试。

单单就考试来讲,有比较简单的通过性考试,也有异常激烈残酷的选拔性考试,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考试中,以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应对它们就显得尤为重要,如果一定要在学习方法面前加上一个形容词,那我认为一定是“科学的”。

二是: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是私密的、是因人而异的、是不可复制的。

因为在不同个体面前,因为个人经验、成长经历、学习背景与学习能力的差异,就决定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,但是所有高效的学习方法也一定是科学的。

那么科学的学习方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。

我回顾了自己的高考、考研、考公历程,我觉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应该是经验的、直观的、可操作性的、可复制的,它并不是什么神谈怪论、不是什么高深莫测,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理解并且运用的。

备考经验

 

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有明确的目标。

学习之前,明确且具体的学习目标是必不可少的,拿公考来说,你需要设定好行测最终要达到多少分、申论最终要达到多少分,这是宏观层面的目标;你更需要设定好行测中言语模块、判断模块、资料分析模块、常识模块、数量关系模块需要在多少时间内达到多少的正确率;申论中你的小题、你的作文需要在多少的时间内达到多少分,这是微观层面的目标。做到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的统一,也就做到了“致广大而尽精微”,也就把握了战略与战术、把握了全局与局部、把握了整体与部分。

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排除个人情感。

人都是情绪化的动物,我们很难从情绪中抽离出来,无论是开心的还是悲伤的,其实都不利于践行科学的学习方法。之前在粉笔圈子里,也会在某个深夜看到很多考友情绪上的剧烈波动:担心考不上就没工作、担心考不上就会分手、担心考不上就对不起父母……这些最终会也会汇聚成一些负面情绪的信息茧房,一层一层紧紧缠绕住我们,喘不过气、也学不好习。

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合理借助外力。

荀子曰:君子性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足以见得,合理借助外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。反观这个时代,是信息化、互联网化、高效化的时代,我们要借助的外力也要具有时代特色,比如一些时间效率工具、一些好的电子手写笔记、一些好的复盘工具等等,这些都会在形式上助力我们的学习提质增效。

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有流动性、创造性。

这也是我一直在讲的,我认为知识在交流互鉴中才会迸发出活力,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打开自己,多交流、常交流,需要虚怀若谷、博采众长,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头脑如一潭活水而不是一池死水。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,我们也会收获新的思路、新的角度,看到备考过程中不一样的自己。

最后,希望我们的备考过程不仅是提升成绩的一个过程,也是消化知识、吸收知识的过程,更是提升综合能力的过程。

最后的最后,想贴出一篇古文—《劝学》,高一时候初读这篇古文,带着学习的功利心、带着对古文的排斥心,并没有多大触动,时隔多年,重新捡起这篇古文,才渐渐发现它无穷的魅力。

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,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

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;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

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1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

    暂无评论内容